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揭開人體衰老的秘密




揭開人體衰老的秘密
人老先從哪裡老?這個問題以前並沒有過確切的講法。人體哪先老,每個人感覺也不一樣。有人是頭髮白了,有人是腿腳不靈了,有人是胃腸不好 了,功能減退了,吃一點飯就消化不良了。因此, 關於人體哪先老的問題,亞洲人也好,歐美人也好,並沒有過統一的認識。
A,人老先從腳上老人老了,腳不靈了,走不了路了。老年人經常這樣說。說的人多了,大家都認可了,於是人們開始在腳上找老的原因,找防老辦法。祖祖輩輩一找就是幾千年,找到防老的辦法是足穴按摩和保健,這對人的衰老有延緩作用,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對腳的保健作用是很有研究的,他常作足底按摩,一些研究足底按摩的人也盡了努力,做了許多工作,延緩衰老起的效果也很明顯。
B、人老先從頭上老  人老先從頭上老,所有的老人都這樣說。於是人們從頭上找老的原因和防老的辦法,大師們發明了超覺靜坐,以開發大腦的功能。許多人專門研究腦功能的開發,防老專家們寫了如何開發右腦的功能以防止衰老,日本的一位著名醫生寫了專著《腦內的革命》來研究大腦的開發對於人體延緩衰老的作用。但必須在沒有頸椎病前去做,如果得了頸椎病,腦供血不足,造成腦萎縮,革命也會無法進行。
C、人老先從脊椎老脊椎控制論則認為是脊椎先老。為什麼是脊椎先老呢?這是依據作為脊椎動物的人發育的過程提出的論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後,先長出一條硬膜,硬膜卷起形成一個管叫做 神經管。神經管的兩端都沒封閉,前端(前口)閉合形成頭,不然就是無頭兒,如果後端閉合不好則會使胎兒的骶部不正常,造成一個大包,影響下肢神經,這都是畸形兒。我們不必去討論畸形的問題,我們要關心的是 神經管以後會發育成人的脊髓。椎管也是最先發育成的,那麼椎管也會先老的。因此我們提出了脊椎管連同脊椎是人體先老化的部位。這就看出了保護好你的脊椎管是多麼的重要,一但脊椎受到傷害,傷到脊椎管則會影響脊髓及神經的正常工作。奮鬥,不息的榜樣張海迪,最早就是脊椎受傷造成身體上的活動不便。某醫科大學臨床醫院為一個脊椎受到外傷的女孩作了手術,使這個女孩恢復了青春的活力。這是一個農村女孩,十幾歲時被馬踢傷後背,造成脊椎傷害。以後就出現了心臟病,肺氣腫的病症,到後來走路都困難了。多年來求醫,遇到了某大醫院的好醫生為她找出了病因,是脊椎外傷造成的脊髓受壓,女孩手術後下床就可以走2000多米了,其他病症也消失了。可見脊椎對於人體的重要性。桑蘭由於頸椎受傷的影響,使她不得不退出體壇。某個運動員由於腰椎受傷使她小便很困難,我為其調整了脊椎後,立即恢復了正常。我講這些例子就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忽視了脊椎的病症。有的人對頸椎病並不重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頸椎病使動脈血管受到影響,造成腦供血不足,使得記憶嚴重受到影響。一般講供血不足,輕度缺血,會造成失眠。嚴重了會造成多眠、腦萎縮、白癡。因為大腦缺少營養,它會讓不常用的腦細胞退休
防老抗衰,從淨化血液入手 根據科學方法推算,人類的自然壽命應不低於150歲。然而,有許多人活不到這個年齡的一半。即使是無疾而終、得以頤養天年的人,一般也只能活到八九十歲。為何許多人的生命活動在人類自然壽命的中段就嘎然而止?當然是因疾病和衰老。人何以會衰老呢?目前科學界提出的衰老理論比較龐雜,但為人們逐步認同的一點是,人體組織細胞衰老是人的機體失去生命活力和死亡進程加快的關鍵因素,而組織細胞的衰老又與血液的微循環不暢有關。
傳統醫學認為,瘀血是百病之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體衰老及多種衰老性疾病,一方面與人體血液內血栓素和前列腺素含量的比值增加過多有關。一方面與血糖、血脂以及血液中的異物如血管內壁脫落的上循環系統對微血管調節功能發生障礙,不能為組織細胞提供充分的氧和營養物質,也不能及時清除細胞代謝的有毒物質,更使損傷的細胞難以得到及時的修復,從而加速細胞的衰老。由於大量細胞的衰老和死亡,加上細胞的再生又受到微循環的影響,由此加劇了器官和組織的衰老。人體內重要臟器,如腦、心、肝、肺、腎等的功能下降,發生障礙和老化,必然導致體內環境的失衡。如此惡性循環,使各器官和組織發生病變,加劇了整個機體的衰老進程,直接影響和縮短了人的壽命。根據這一點,科學家們提出,任何可改善微循環的措施都有助於延緩組織細胞的衰老進程,從而延長人的壽命。可以採取的措施是綜合性的。方面可依靠醫學手段改變人體微循環和血液流變來改善人體的機能狀態;另一方面,亦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些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藥物,或是根據情況採用血液稀釋、抗凝、溶栓等措施,以改善微循環,提高組織細胞的活力。但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個人應加強自我保健,從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人手,注意保護自己的血液,改善微循環系統功能。
具體的說,應注意以下要素: 建立科學飲食 因它可為機體提供足夠的造血原料,使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保持正常。紅細胞發育需要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葉酸和鐵、銅等微量元素,缺乏某一種造血要素,都可導致血液品質下降。故日常要多攝入含這些物質豐富的食物,如蛋類、牛奶、魚蝦、豆類及其製品、蔬菜和水果等。飽和脂肪中所含的膽固醇是導致血液流變、品質下降的重要物質。人們在平時應多吃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魚類、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準,減少血小板的聚集性以及抗凝血作用。據實驗表明,經常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促進排便和減少各種毒素進入血液。要注意多飲水,每天攝取足夠的水,特別是清晨一杯水,有清潔和稀釋血液、加快血液迴圈、促進代謝、排洗毒素的功效。科學研究證明,少量飲酒也有助於擴張血管,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適量飲紅葡萄酒對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預防血液循環系統疾病有益。
避免血液受污染 人體內血液同流動著的江河一樣,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淨化能力,微量的有害物質進入其中,會被稀釋、分解、吸附和排出。但長期的、大量的有毒物質進入血液,必將導致其質的變化。現代生活中能損害血液的因素很多:香煙中的一氧化碳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使紅細胞喪失運氧能力,並且使組織細胞不能得到及時的修補,造成白細胞減少;現代工廠的排泄物、汽車廢氣、塑膠製品、洗滌劑、化妝品、染髮劑,以及生活垃圾中含有的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的苯的氨基、硝基化物等;引起溶血性貧血的砷化氫、苯胺、硝基苯等,其中尤以砷化氫最為嚴重;影響造血功能的苯、汞、鉛、鎳和有放射性的物質等。放射性物質既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又能引起粒細胞減少。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避免接觸污染血液的有害因素,以確保自己血液的純淨。
謹慎用藥許多常用藥對血液有損害作用。如氯黴素成人劑量每日超過50毫克/千克,在血液內濃度超過25微克/毫升時,1—2周後,能阻礙紅細胞的成熟;磺胺類、抗癌藥環磷醯胺等也能致造血功能或粒細胞發生障礙。
預防感染寄生蟲對血液的損害很大。如鉤蟲既能吸血,又能分泌毒素,使出血部位凝血困難,造成長期慢性失血而引起貧血;絛蟲可妨礙體內造血因數和體外造血因數結合而引起貧血;血吸蟲病晚期可造成肝脾的嚴重損害,也能導致貧血。故人們平時應注意勿食不潔食物,勿生食河鮮海鮮等。要避免治療中的血液污染,如不潔注射器和受污染的血液製品等。
適量運動運動能改變血液的化學成分,有利於防止動脈血管硬化。運動還可使人體吸收比平時多十幾倍的氧,使血紅蛋白數量增多,加快體液迴圈,促進組織新陳代謝,並促進人體內的鉛、苯、酚等致癌物質和其他毒素排出,起到保護血液、維護心血管系統健康和作用。每天早晚按摩太陽穴、風池、內關、合穀、足三裡、湧泉等重要穴位,按摩耳部、胸部、腹部、背部50—100次,也有利於活血化瘀和促進血液循環。

此外,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可以防止因內分泌失調所致的瘀血;改善睡眠條件,可以防止因睡眠不足或睡眠過多所致的人為瘀血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